作者导航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社科双百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本院要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院要闻 >

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
\
\

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俄经济合作与‘一带一盟’对接高层智库论坛于2017年6月14日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是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和第二十八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举办的高层次智库论坛。来自中国、俄罗斯与其他欧亚经济联盟等国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各国学者围绕中俄经济合作,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了广泛共识,并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是中俄经济合作前景广阔。当前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一系列合作共识、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很多与黑龙江密切相关,为黑龙江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俄务实合作水平,推动论坛成果转化落地,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新时期黑龙江省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根本遵循。与会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中俄双方应扩大投资、能源、科技、农业、环保、交通、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特别是加快推进中俄自贸区、战略大项目合作,继续保持中俄经济全面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等观点应予以充分重视。
    二是大项目、高科技合作将引领中俄经贸合作登上新台阶。中俄在不同领域各具优势,从中俄两国的国情、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来看,双方合作的优势领域主要集中于能源、农业、林业、渔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等,其中最有潜力、最富前景的领域当是大项目、高科技合作,双方在航天航空、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高速铁路、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些合作将引领两国经贸合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迄今为止,中俄双方已经在航天、民用核能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会代表提出,应加快建立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多层次高效率的协调推进机制,推动东北三省一区科技和创新合作资源共享和集成,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问题,对俄合作范围不应仅局限于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应加速向多地区、多领域深度扩展等观点应予以充分重视。
    三是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对接恰逢其时。“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有效对接,为推动中俄,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合作的常态化提供了保障,落实两国业已达成的多项合作协议与合作规划形成了框架机制。与会代表提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向东看”战略时间上吻合,要素禀赋互补性强,产业内互动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应抓住难得机遇,利用现有利好条件,开展振兴与开发互动合作,拉动中俄毗邻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积极参与俄远东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进行本地化运作,差异化生产,逐步树立品牌形象,实现互利双赢。
    四是中俄经济合作应优先推动通道建设合作。俄方奥斯特洛夫斯基、杜纳耶夫以及涅斯捷罗娃等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指出,要加快高速交通网络建设步伐,提升两国跨境地区之间的货运和客运能力,这是增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边境地区之间合作的重要基础;利用“滨海1号”、“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西伯利亚大铁路与中国陆海联运“无缝”对接,创建数字化交通网络。来自俄罗斯的专家学者还就优化中俄贸易结构,提高机械产品份额和商品附加值;建立共同的工业货物运输物流平台等问题等进行了研讨。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就推进中俄跨境产业园区及产业链建设;俄远东开发与中国东北振兴相互对接的意义及举措;黑龙江省对俄人文领域合作;中俄经贸合作的法律问题等进行研讨。同时,学者们也指出,随着国际政治安全形势的变化,中俄经济合作中可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从国家合作层面和毗邻区域合作层面继续深入研究。 
    中俄经济合作既面临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面对新形势,如何以创新发展为引领,深化沿边开放,把中俄经贸合作推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这次中俄经济合作与“一带一盟“对接高层智库论的成功举办,不仅充分发挥了学术交流、理论研讨、决策咨询的重要平台作用,为开创中俄务实合作新局面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撑,达到了宣传、展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成就与对俄合作优势的预期效果,也为中国和俄罗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贡献了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附件下载:

IMG_5711.JPG


上一篇:《黑龙江日报》发表我院研究员刘小宁文章
下一篇:最后一页